序號:001
產品名稱:醫(yī)用空氣加壓氧艙
數量:1套
是否為經過審批采購的進口產品:否
一、執(zhí)行標準:
1.符合TSG24-2015《氧艙安全技術監(jiān)察規(guī)程》
2.執(zhí)行GB/T12130-2020《氧艙》國家標準
3.《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(jiān)察規(guī)程》
二、主要技術要求:
(一)艙體部分
★1.氧艙結構形式:一艙兩室四門式,采用平底結構,無地下室設計,艙體總體高度<2600mm
2.艙體規(guī)格:直徑≥2600mm,長度≥8000mm
3.設計壓力:≥0.3MPa,最高工作壓力:≥0.2MPa
4.額定進艙人數≥12人
治療艙≥8人,過渡艙≥4人
5.人均艙容≥3m3
6.艙門透光尺寸及數量:采用氧艙新型平移門,以消除門坎,方便輪椅和擔架的進出,艙門尺寸加寬為(寬×高)≥800×1700mm,數量≥4個
7.照明方式及數量:采用冷光源外照明裝置,數量≥20只
治療艙≥16只,過渡艙≥4只
8.觀察窗尺寸及數量:透光直徑≥200mm,數量≥8只
治療艙≥6只,過渡艙≥2只
9.攝像窗數量≥6只
▲10.傳物筒透光尺寸及數量:具備氧艙咬合式旋鈕開關安全聯動型遞物筒,(直徑×長度)≥DN300×500mm 2套,具備醫(yī)用空氣加壓氧艙遞物筒安全開啟自動報警裝置,須提供證明文件。
11.艙內座椅采用高靠背角度可調雙扶手轎車座椅,要求該座椅可以任意固定和拆卸。
12.艙內所有裝飾板和艙內設施均采用模塊化可拆卸固定結構,座椅面料阻燃等級為≥B1級。
13.艙內配設吸痰器接口(負壓吸引)≥12套
每座位至少設1套
14.艙內配設一級供氧接口≥12套
每座位至少設1套
15.艙內配設全方位拾音對講裝置
16.艙內配設急救呼叫裝置≥12套
每座位至少設1套
▲17.設置新型無斷點多用途過艙導聯裝置≥12套;
要求確保信號不衰減、圖形不變形、監(jiān)測結果真實、準確、可靠。應采用氧艙過艙導聯相關技術,提供證明文件;
18.每艙均配設輸液吊架≥1套
19.艙內壁飾裝采用彩色合金板
20.艙內天花板采用平頂裝飾模式
21.艙內地板采用高強度、防靜電石塑板鋪設。
22.供氧方式:單人單管流量計監(jiān)控自動呼吸調節(jié)供氧
23.排氧方式:低阻力排氧方式
24.操作控制方式:手動(機械式)+電動遙控操作+計算機自動化操作控制
▲25.設置通風換氣裝置1套,通風換氣裝置規(guī)格為防爆軸流風機,為確保氧艙安全,要求具備逆向電源鎖定控制裝置;投標設備應采用醫(yī)用氧艙艙室排風相關技術,須提供證明文件;
******消防水噴淋系統(tǒng)應符合GB/T12130-2020《氧艙》新標準要求。
(二)操作控制臺
操作控制系統(tǒng)由1臺數字自動化操作控制總臺和2臺機械式分控臺組成;
1.總控臺
1.1數顯溫控儀≥2套
1.2高保真立體聲氧艙專用主對講機≥2臺
1.3應急呼叫顯示報警裝置≥2套
1.4多功能數字刻錄記錄一體機≥1臺
具備刻錄記錄、多畫面分割顯示、視頻信號轉換與播放等功能。
1.5功放機≥1臺
1.6高保真立體聲音箱≥4套
1.7電氣控制系統(tǒng)1套
1.8單人供氧動態(tài)顯示儀≥12套
1.9觸摸屏式微電腦操作控制系統(tǒng)≥2套
具備自動調節(jié)控制加減壓、穩(wěn)壓、排氧(呼吸排氣)功能,并具備艙內溫度、環(huán)境氧濃度監(jiān)示控制功能。
1.10應急電源(UPS1000VA)≥2臺
1.11氧氣穩(wěn)壓分配管≥2套
1.12標志、銘牌1套
2.分控臺Ⅰ(治療艙)
▲2.1加減壓操作閥門(配新型手動機械式拉桿操作閥)≥2套
投標設備應采用拉桿式操作閥門相關技術,須提供證明文件;
2.2互通閥(配新型手動機械式拉桿操作閥)≥1套
2.3供氧操作閥門≥1套
2.4壓力顯示系統(tǒng)≥4套
其中至少包含:精密壓力表1只、普通壓力表1只、氧源壓力表1只、供氧壓力表1只。
2.5全自動聲光報警式測氧儀(配記錄儀)≥1臺
2.6采樣流量計≥1套
3.分控臺Ⅱ(過渡艙)
3.1加減壓操作閥門(配手動機械式拉桿操作閥)≥2套,其中加減壓各不少于1套
3.2供氧操作閥門≥1套
3.3壓力顯示系統(tǒng)≥4套
******消防水壓力表1只。
3.4全自動聲光報警式測氧儀(配記錄儀)≥1臺
3.5采樣流量計≥1套
(三)加減壓系統(tǒng)
1.靜音型螺桿空壓機:排氣壓力≥1.25MPa,排氣量≥1.8m3/min,≥2臺
2.配備冷干機≥2臺
3.儲氣罐為:設計壓力≥1.5MPa,最高工作壓力≥1.3MPa,容積≥6m3,≥2臺
4.配氣水分離器,保證進艙氣體符合國家衛(wèi)生學標準。
5.系統(tǒng)管路及閥件符合GB/T12130-2020《氧艙》標準要求。
(五)氧艙空氣凈化及進艙空氣質量檢測系統(tǒng)
1.要求進艙氣體質量滿足GB/T12130-2020《氧艙》標準中規(guī)定空氣質量指標要求。
2.要求設置檢測系統(tǒng),滿足進艙氣體質量檢測需要。
3.設置空氣質量檢測裝置1臺,安裝在分控臺上,要求可手動切換不同艙室進行檢測。
4.吸附干燥機工作壓力≤16bar。
5.空氣質量檢測系統(tǒng)要求可檢測壓縮空氣中顆粒物、含水量及碳氫化合物。同時通道應以小粒徑通道為主,以提高測量精度,保證測量數值準確度。
(四)供排氧系統(tǒng)
▲1.供氧方式:采用低阻力供氧方式,單人單管供氧流量計監(jiān)控,加裝供氧緩沖箱(儲氧筒)。投標設備應采用氧艙低阻力吸氧相關技術,并具備相應的氧艙專用呼吸阻力測試技術,須提供證明文件;
▲2.排氧方式:低阻力排氧方式
投標設備應采用氧艙低阻力或排氧相關技術,并具備相應的氧艙專用呼吸阻力測試技術,須提供證明文件;
3.系統(tǒng)管路及閥件符合GB/T12130-2020《氧艙》標準要求。
▲4.艙內配設多功能呼吸氣體醫(yī)療模塊。
每組模塊具備常規(guī)吸氧(呼吸調節(jié)器自動供氧)、無阻力一級吸氧、霧化吸氧和負壓吸引接口及緊急呼叫報警裝置五種功能。應采用氧艙多功能醫(yī)療模塊相關技術,須提供證明文件;
(五)空調系統(tǒng)
1.空調送風方式:采用永磁耦合感應傳動送風方式。
2.采用壁掛式空調,治療艙≥2P 1臺,過渡艙≥1.5P 1臺。
(六)電氣控制柜
設立獨立電氣控制柜,對整套設備所有用電器進行控制,設立隔離變壓器保護及備用電源1套。
(七)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
1.配備彩色電視攝像監(jiān)視系統(tǒng)≥6套,采用廣角彩色攝像機≥6臺,廣角、低照度鏡頭≥6只,不小于23寸彩色液晶顯示器≥3臺。
2.艙體外部正面加裝不小于40寸LED液晶電視≥2臺,每艙室至少1臺,以滿足實時顯示艙內監(jiān)視圖像的需要。
******消防系統(tǒng)
******消防設施,要求噴水強度不小于50L/(m2.min),噴水動作響應時間不大于3s,并在操作控制臺及艙內醒目位置設置快開式電動調節(jié)閥,以確保緊急狀態(tài)下使用。
******消防水罐(工作壓力:≥1.3MPa,容積:≥2m3)1臺
(九)計算機自動化操作控制系統(tǒng)
計算機自動化操作控制系統(tǒng)要求具備以下功能
1.對加減壓過程的程序化控制
2.智能排氧
3.氧濃度自動監(jiān)控
4.故障自檢功能
5.語音提示
6.艙內壓力自動保護
7.智能記錄
8.軟件系統(tǒng)一鍵還原
9.斷電自保
10.記錄、存檔和打印
(十)配套儲氧罐1臺
1.型式:真空粉末絕熱立式
2.設計壓力(MPa):內筒≧1.68;夾套外壓0.1。
3.工作壓力(MPa):內筒≧1.6;夾套真空。
4.有效容積(m3):內筒≧5;
5.全容積(m3):內筒≧5.27;
6.設計溫度(℃):內筒≦-196;夾套-20/50。
7.工作溫度(℃):內筒≦-196;夾套-19/49。
8.工作介質:內筒液氧、液氮、液氬;夾套珠光砂。
9.焊縫系數:內筒1.0;夾套0.85。
10.封結真空度(Pa):夾套≤2;
11.靜態(tài)蒸發(fā)率( %∕d ):內筒≤ 0.65(LN2);
12.設備主體材料:內筒S30408;夾套Q345R。
13.含DN25白鋼管道約160米(包含安裝及所需管件)。